果郡王允禮是誰?
果郡王允禮是康熙的第十七個兒子。由于生母地位低下,盡管允禮非常聰明,但他并沒有得到康熙的獎賞,直到雍正即位,命名為果郡王。大多數(shù)人對果郡王的了解來自《甄嬛傳》。在劇中,果郡王是一位才華橫溢、瀟灑帥氣的王爺,他無意于朝當政,整日酗酒,從而贏得了后宮嬪妃們的青睞。劇中描述的果郡王并未被雍正重用。
歷史上的果郡王是什么樣的?
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即位。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雍正重賞了那些沒有參與奪取政權(quán)的兄弟,還禮遇了十七弟允禮。被封為了果郡王,掌管著理藩院,是清代朝管理少數(shù)民族的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所以果郡王并沒有像電視劇中那樣被排除在外。
果郡王允禮管理藩院政府時期,蒙古、西藏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對清朝是十分維護的,果郡王致力于雍正的國家事務工作,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清正廉潔。雍正賜予了他親王的俸祿,然后封了果親王,后來成為一名軍事統(tǒng)帥,他的權(quán)力達到了頂峰。盡管雍正對用人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非常信任果郡王允禮。甚至在他去世之前,他就告訴乾隆,果郡王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是國家國家的棟梁之才,是不可荒廢的人才。
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yōu),實國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儻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不能為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為可惜。
雍正非常重視果郡王。在他去世前的遺詔中,他提醒乾隆,雖然果郡王身體不好,但他應該受到禮遇,不應該破壞皇室風格。乾隆也遵從了雍正的指示,即位后,他給了果郡王雙倍的薪水,然后去上朝賜予座位,不用叩拜,但后來乾隆違背了他的諾言。很多時候,果郡王因為他叔叔的身份不能在乾隆面前低頭,所以他得罪了乾隆,最后被免除了俸祿。在乾隆三年后,果郡王因病去世。
對于果郡王來說,經(jīng)歷“三朝”是極其困難的,被雍正重用,最后被乾隆照顧,特別是對于敏感而多疑的雍正來說,更是鳳毛麟角。為什么他能被雍正重用?
首先,雍正即位并鞏固了皇位。允禮出生在康熙晚年。他的年齡與其他哥哥相差很大,他不受別人的重視。雍正即位后,封他為果郡王,這是為了籠絡他。允禮自然感謝雍正的好意。
第二,出身卑微和體弱多病不會對皇位構(gòu)成威脅。允禮的母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官女子,所以允禮在宮里沒有支持,也沒有來自其他王宮貴族的威脅;此外,允禮一直體弱多病,所以雍正對他有特殊的尊重或新的看法。
第三,在雍正登基的過程中,允禮始終站在雍正身后,沒有參與奪取政權(quán),所以他很放心。這也是允禮的聰明之處,他知道自己的特殊地位,并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以便在皇宮中生存。
關(guān)鍵詞: 果郡王允禮是誰 歷史上的果郡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