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深度是指什么?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h)。震源深度是從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離。根據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淺源地震:0—60公里,簡稱淺震。淺震對構筑物威脅最大。同級地震,震源越淺,破壞力越強。
2、中源地震: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觀測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對于同級地震,震源越淺,破壞越大,波及范圍越小,反之則反。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8公里。
地震傷害大小和震源深度有哪些關系?
對于同級地震,震源越淺,破壞越大,波及范圍越小,反之則反。
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離是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
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稱為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區域,又稱震源區或震源體,是地震能量積聚和釋放的地方。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稱人工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藥爆破,核彈試驗)等。天然地震震源和人工爆破震源的性質有很大區別。
一般而言,天然地震主要發生在斷層上,以剪切錯動為止;而人工爆破震源卻是以一點為中心向周圍膨脹的過程。采用地震波形資料進行地震矩張量反演,人們可以大致地區分這兩種震源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