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丁河法庭成功調解一起母親訴女兒的返還財產糾紛案件,以“如我在訴”之心,鍥而不舍的三次上門服務,以情講法,以法喚情,既妥善修補了母女二人的親情裂縫,也彰顯了司法為民的溫度和力度。
年過七旬的任大媽與李某系母女,任大媽多年前在銀行存了三萬余元,該存折由李某代為保管。年初,任大媽因生病住院需要用錢,便向女兒李某索要存折,但李某卻以各種理由拒不交出存折。任大媽到銀行查詢后得知,自己的存款早已被李某取走,賬戶也被注銷。得知此事的任大媽氣不打一處來,遂將女兒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及占用期間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首先與李某進行了溝通,向李某釋法明理,使其明白在無證據證明財產系自己所有的情況下私自取走母親存款是不當行為,法官還聯系了李某的兄妹,想通過家人來化解母女間的矛盾,但幾番溝通下來毫無收獲。為避免對簿公堂再次傷害到本就受傷的親情,承辦法官又聯系了老人屬地村委會,借助村委會人熟情熟的優勢,對兩人進行思想疏導工作,幾番努力后,雙方態度逐漸緩和,但對返還財產的多少仍有爭議,這次調解又以失敗告終。
秉持著“以調促和、情感修復”的家事審判理念,承辦法官決定第三次來到任大媽家中,與大媽一起促膝談心,解開母女兩人的癥結,巧的是就在兩人談話之際,承辦法官接到了李某的電話,原來李某經過前兩次的調解,反思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愿意跟母親和解。于是,承辦法官當即帶著任大媽回到了法庭,李某當場歸還了任大媽2萬元,并就剩下的一萬余元達成了和解協議,任老太也放棄了占用期間利息的訴求。同時,為了方便后續款項的履行,承辦法官還聯系了村委會,對李某按時履行進行監督。至此該案得以圓滿解決,母女二人解開了心結,喜笑顏開地擁抱在了一起。
“閨女,有你這樣貼心的法官,真是我們老人的福氣啊!我已經收到女兒歸還的尾款了,村干部也幫我出了收條,我按了手印,我這養老錢終于有著落了!太感謝了!”月底,雙方在村干部的見證下完成了剩余1萬余元的交付,任大媽激動不已給承辦法官打去電話表示感謝。
近年來,西峽法院創新探索“細語和風”家事糾紛工作法和適老訴訟工作機制,在審理家事糾紛中,不僅解“法結”,更要解“心結”,用情理法交融的“最優解”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供稿:王晶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