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在佤族有哪些象征意義?
走進佤族村寨,尤其是比較原始的佤族村寨,我們往往會看見村寨的某些個場所,丫字形的樹樁上總掛著一個個牛頭骷髏。這是佤族祭祀文化的一種體現。牛頭多為水牛頭,掛樁的牛頭一律是用以祭祀的牛頭,如山神祭祀、祖宗祭祀、陰魂祭、叫魂祭祀、贖命祭祀的牛頭(死牛、菜牛一般不掛),它的意義為祭祀的記號,牛頭的數目標志祭祀的次數,同時也象征家族的興盛。
牛頭樁為丫字叉頭,多用栗樹,這兩個現象僅有實用意義而沒有什么文化意義,丫字叉是為了牛頭捆綁方便,懸掛時平穩(wěn)牢固;為何用栗樹做樁?因為栗樹在諸樹的對比中較為牢靠,即耐水、耐暴、耐腐,保留時間長久。因為牛頭往往隨時更換,即新的祭祀牛頭一出來,及時替換上次祭祀牛頭,并把它收藏起來。如此,牢固的牛頭樁可承載多期的祭祀牛頭。
佤族寨門掛著牛頭骨的原因是什么?
寨門掛著牛頭骨,大青樹上也掛了很多牛頭骨。佤族人崇拜牛頭,視牛頭為財富,牛頭樁是財富的象征,掛的牛頭越多,說明村寨、家庭越富足。古老牛頭樁被佤族人視作權力、財富的象征,無論是寨子、部落或個人,都以所掛牛頭多少作為衡量貧富的標準。因此,凡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頭樁。佤族的寨樁是原始圖騰崇拜的遺存。古時作為部落的標志,也是氏族進行宗教活動和舉行征戰(zhàn)出師、祝捷、部落議事等儀式的場所。現如今,寨樁成了翁丁佤寨村民聚會的地方。每年春節(jié),寨民們會丟下手中所有的事情,通宵達旦地圍著寨樁載歌載舞,以此祭拜祖宗,敬奉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萬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