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妹妹,這3000塊錢你拿上!我到部隊就有津貼費了,以后有啥困難可隨時聯系我!”說話的女孩叫馬銘悅,家住鄭州市二七區,是一位來自長春工程學院的在校大學生,3月27日奔赴綠色軍營服役,臨行前再次為連續8個年頭結對幫扶的一級聽力殘疾女孩徐文婷愛心捐助。
馬銘悅和二七區長江路社區的徐文婷相差兩歲,情同姐妹。她們相識于2016年5月,一個樂于助人,一個自強不息,幾年間共同譜寫了化繭成蝶的感人故事。
徐文婷1歲3個月時,因連續3天高燒沒得到及時救治,導致雙耳完全失去聽力。媽媽宋愛鮮花光家里所有積蓄帶著孩子四處求醫未果,還意外被大巴車碾軋造成三級肢體殘疾。文婷爸爸徐大偉為維持家里生計一人打幾份零工,后因過度勞累患上重度腰椎間盤突出臥床不起,多重打擊讓這個家庭極度絕望。
馬銘悅的爸爸馬昕是一名入伍30多年的現役軍人,熱心公益、樂于助人的他曾榮獲全國文明家庭、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了解徐文婷一家的情況后,馬昕和女兒商定,一起結對幫扶當時上小學四年級的徐文婷完成學業,直到她大學畢業后找到滿意的工作。
一諾千金,馬昕帶馬銘悅經常到徐文婷家看望,給他們送去現金、水果和米、面、肉、油等改善生活。馬銘悅和徐文婷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交流,有了女孩子之間的“小秘密”一聊就是大半天。在相互影響下,馬銘悅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年將長輩給的壓歲錢和自己節省下來的生活費3000元,交給徐文婷購買學習用品。2019年10月1日是祖國70華誕,馬銘悅早早策劃,利用國慶節小長假帶著徐文婷走進車站、商場、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熱心向路人售賣小國旗,積極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所得500多元收入全部用于貼補徐文婷日常開支。
馬銘悅從小生活在軍人家庭,受爸爸耳濡目染熏陶,立志長大后從軍報國。她經常給徐文婷講述自己在部隊大院的所見所聞,分享兵叔叔帶她一起體能訓練的趣味故事,從而讓自己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參加學校運動會多次獲得冠、亞軍。徐文婷因聽力障礙常有自卑心理,馬銘悅就用心疏導她:“同學們眼睛從小沒問題,后來近視了需要戴個眼鏡才能看清楚,這多正常啊!你聽力不好,佩戴上人工耳蝸就能聽清楚,不是一樣的道理嗎?”在馬銘悅的鼓勵引導下,徐文婷變得越來越陽光自信,特別是以前課間總躲在角落里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后來所有體育項目幾乎全部滿分。
馬銘悅把徐文婷當成親妹妹,自己穿小的衣服、看過的圖書常送給她“共享”,周末還帶她到自家附近的影視城看《戰狼》《紅海行動》等熱播劇。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愛國行動讓小姐妹熱血沸騰,她們還寫出影評相互激勵,爭做不畏艱險、勇于挑戰、愛國奉獻的人。姐妹倆在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中共同成長。徐文婷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和“學習小標兵”“藝術小明星”,并榮獲鄭州市二七區“百名自強好學生”稱號。馬銘悅2019年9月被鄭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聯合表彰為“新時代好少年”。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讓徐文婷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受封控影響,老師只能上網課,徐文婷戴著人工耳蝸收聽效果極差;動態清零后,老師課堂講解也是戴著口罩,靠看老師發音口型輔助才能聽懂授課內容的徐文婷,心里干著急也沒辦法,學習成績快速下滑。2021年4月,面臨初中畢業的徐文婷參加第三次中招模擬考試,文化課成績很不理想,要想考入馬銘悅在讀的河南省重點高中還有不小差距。當時正全力以赴備戰高考的馬銘悅,一有空就給徐文婷鼓勁加油,還介紹自己熟悉的初中老師給文婷“開小灶”。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徐文婷最終以629分的好成績被該校創新班錄取。現在文婷已上高中二年級,綜合成績排在全班前8名。
馬銘悅一門心思想報考軍校,但因高考成績不理想未能如愿。到長春工程學院就讀后,了解到大學生可優先參軍,到部隊后優秀士兵還有報考軍校的機會,就和徐文婷商量,自己理科成績不好,向她請教學習方法。在徐文婷的幫助下,馬銘悅大學期間就提前購買士兵考軍校的教材認真復習,不僅數理化成績得到較大提升,2022年11月還榮獲學院最佳人氣大學生一等獎。
今年初,馬銘悅積極報名應征,并順利通過體格檢查、政治考核、役前教育選拔。當得知自己被定兵后,馬銘悅想入伍前再給徐文婷進行一次愛心捐助。征得鄭州市征兵辦相關領導同意,徐文婷在媽媽宋愛鮮的陪同下,利用中午課間來到訓練基地,將自己寫的一副篆體書法作品“博雅達觀”贈送給馬銘悅姐姐共勉,長大后都要成為“知識淵博、情趣高雅,樂觀豁達”的人。這對小姐妹約定,今后要繼續相幫互助,攜手奮力拼搏,力爭明年6月高考時,徐文婷以優異成績走進理想的大學,用自身特長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馬銘悅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爭取從部隊考上軍校,扎根軍營為強軍事業奉獻青春和汗水。(張翼飛 馮英軍)
關鍵詞: 兩個結對幫扶小姐妹的互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