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夫騙局實際上是龐氏騙局的升級版,它也利用新投資者的資金向老投資者支付收入。與龐茲的犯罪記錄不同,伯納德麥道夫從一開始就沒有作弊。相反,麥道夫在當時的華爾街是一個知名和受人尊敬的人物,這為麥道夫后來利用光環效應進行欺騙奠定了基礎。在華爾街,麥道夫積極推廣場外電子交易,將股票交易從電話轉移到電腦。在成為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后,納斯達克成為了一個與紐約證券交易所競爭的交易所,并在促進谷歌,思科和蘋果等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麥道夫騙局的幾個特征:
首先,承諾一個高于無風險利率且無波動的收益率。麥道夫承諾不管市場環境如何,都將保持10%以上的利潤。毫無疑問,麥道夫是聰明的,他沒有欺騙與驚人的利潤作為噱頭。麥道夫年度收益率向投資者承諾的回報率是8%到12%,這似乎比龐茲45天50%的回報率要可靠得多。但令人懷疑的是,無論股市如何,麥道夫都承諾保證收益率的安全。
事實上,從一點投資常識可以知道,沒有波動的10%的回報率是難以忍受的。眾所周知,無風險利率約為3%,經過時間復利后,10%和3%收益率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10年后,投資10%收益率產品的投資者將獲得4倍于投資3%的投資者的收益。很難想象4倍收益率缺口會在沒有波動的情況下實現。顯然,這樣的好交易并不存在。
第二,投資者缺乏透明度。麥道夫的投資業務仍然非常神秘,投資者實際上不知道麥道用什么投資方法來獲得看似合理的8%到12%的回報。據估計,就連麥道夫自己對“價差執行轉換套利策略”的解釋也不清楚。
此外,麥道夫沒有回答投資者關于投資的問題,公司的財務狀況是保密的。有了“依靠內部信息”這句話,所有投資者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不可否認的是,顯赫而富有經驗的金融背景的光環又開始起作用了,投資者也對這種反應深信不疑。太過神秘的業務使得投資者不可能知道他們在投資什么,以及如何獲得利潤。麥道夫通過制造神秘來掩蓋他的真實行為。
第三,利用自己的光環效應進行饑餓營銷,所有新客戶都必須由老客戶介紹。只有富人俱樂部的成員才有資格成為投資者。當時,市場象征著財富和地位,能夠購買麥道夫基金。光環效應在整個麥道騙局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麥道夫比龐茲聰明得多,他利用自己的光環效應進行欺詐。
作為投資者,只要掌握以下投資知識,可以輕易識破一些淺顯的騙局:
首先,應該對收益率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對收益率的投資期望過高是危險的。巨額財富積累不取決于短期爆發,而是取決于長期穩定收入的結果。
第二,期望收益率遠遠高于固定收入且沒有波動,這是極其不現實的。如果投資者希望獲得長期高回報,短期波動必須被容忍。
第三,從長遠來看,任何獲取信息的不正當手段,如內部信息,都是不可靠的。
以上就是關于麥道夫騙局的相關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