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沒想到不用我本人到庭,您都能幫我解決了問題,法官太厲害了!”7月10日,遠在山東的小劉在收到張某退還的貨款后,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向南陽市宛城區人民法院官莊法庭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基本案情:健身愛好者小劉在“閑魚”平臺上看到被告張某發布的閑置健身設施的出售信息后,通過平臺與被告聯系。被告提出繞過平臺私下在微信上進行交易,原告同意后將貨款通過微信轉賬給被告,但被告收到款項后,遲遲未發貨。原告通過微信、“閑魚”平臺、電話與被告聯絡,發現聯系方式均被被告拉黑。由于未使用平臺正規的交易渠道,小劉無法通過向平臺申訴來追回款項。無奈,原告訴至宛城區法院,要求被告退還貨款。
調解過程:宛城區法院官莊法庭負責人賈震在審閱卷宗材料后,按照原告提供的電話與被告聯系。雖然成功聯系上被告,但被告表示其在外地,對原告起訴的情況記不清楚,需要仔細回憶,對法庭的工作并不配合。
于是,賈震法官調整工作思路,一方面由其和法官助理楊夢祥交叉與被告聯系,在電話中對被告擺事實、講道理、說后果,并添加被告微信,將原告提交的與被告的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發送給被告,同時將訴狀、應訴通知書、傳票等相關材料以短信方式向被告送達。最終被告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收到傳票的第二天主動聯系原告,一次性將全部貨款退還。
至此,原、被告之間的糾紛得以妥善化解。賈震法官也不忘在微信上提醒小劉,日后在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交易時,一定通過平臺的官方渠道交易,切勿跳過平臺通過微信、QQ等方式私下交易,避免產生糾紛時的維權困難。小劉對承辦法官的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給予高度的評價。
承辦法官賈震表示,當事人的滿意度是法官工作的原動力和目標。在案件辦理過程中,要靈活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空間阻礙,為當事人節約時間成本及訴訟成本,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紓心結,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溫度,努力構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糾紛化解機制。(供稿:高雁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