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7天,票房超15億元,觀影人次3611萬,網絡評分6.9……沈騰、馬麗主演的《獨行月球》帶火暑期電影市場,達到了此前業界的預期。作為并不多見的科幻喜劇類作品,該部影片在制作以及故事講述方面有了新突破。低迷的暑期檔急需大片“救市”、科幻題材作品方興未艾、開心麻花團隊配合默契,該片獲得成功。
低迷市場等待大片救市
《人生大事》已成強弩之末,《外太空的莫扎特》意外啞火,暑期檔后半段壓力倍增,市場急需爆款電影“救市”,《獨行月球》被業界寄予厚望。能夠一炮走紅,因該片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地球被隕石撞擊后,煙塵籠罩全球。人類在地表已經無法生存,紛紛搬入地下求生。該片通過展現維修工獨孤月的逆境求生,表達了不放棄希望的主題。獨孤月逐漸樹立起自救的信念,而他的行動喚醒了全人類的勇氣。生命力頑強的幸存者熬過災難的黑暗時期,就有機會憑借科學技術重建家園。片中主人公的信念重塑情節,讓觀眾產生共情。在鮮明的主題下,影片營造出的“硬科幻”深深吸引了觀眾。
中國科幻片的一次突破
科幻片領域有“硬科幻”“軟科幻”之分。“軟科幻”是指作品的核心內容側重于人文與幻想;“硬科幻”是作品的核心主題有一定的科學理論支持。3年前上映的《流浪地球》不僅獲得了超高的票房,而且令國產科幻片迎來了曙光。在此基礎上,《獨行月球》依舊選擇了“硬科幻”,并取得了一定突破。據制片方介紹,為了拍攝包括月面和基地指揮部在內的多個場景,該片累計使用了超過4萬平方米的15個攝影棚,整個場景搭建用時半年以上。為了模擬真實的月面粉塵,劇組在一個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內特別鋪設了200噸沙石。全片特效鏡頭占比達95%以上,僅金剛鼠的一個鏡頭,最終完成所用時間就接近一年。片中呈現出浩瀚璀璨的星空、廣袤無垠的月球地表,從場景制作到特效渲染,令觀眾身臨其境。
開心麻花團隊配合默契
自2015年《夏洛特煩惱》上映爆火開始,開心麻花團隊從舞臺到銀幕成功轉型。沈騰與馬麗的組合深受觀眾喜愛,沈騰以240億元的總票房成為最有“觀眾緣”的男演員。相比之下,導演張吃魚名氣不大,作為團隊的簽約導演,在成功執導《羞羞的鐵拳》后被公司委以重任,擔綱《獨行月球》導演。據張吃魚介紹,由于自己經驗不足,沈騰、馬麗自由發揮的戲份為影片增色不少。獨孤月炸門一場戲中,劇本上只有“轟一炮”“衣服被炸飛”等幾個字,全部表演都是沈騰自己創作出來的。馬麗對于拿捏不好的表演,用不同的情緒演了5次,讓導演在后期有很大的空間去調整。正是這種默契的團隊配合,令故事有了生命力。
同時,網上也不乏對該片“麻花的搞笑形式老套”“劇情割裂,前半段搞笑密集,后半段過分煽情”等質疑。對于一部并不多見的國產科幻喜劇片,口碑注定會呈現兩極化。《獨行月球》肯定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其對目前市場的帶動以及將國產科幻題材作品進一步深化的積極作用不可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