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區分違法和犯罪
1、性質不同: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但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即違法行為是包含犯罪行為的。違反任何法律法規都構成違法,但是只有在違反刑法時才構成犯罪。
2、概念不同:違法,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犯罪,比違法更嚴重,是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并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3、處罰方法不同:違法的處罰,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罰款、吊銷證件等。而犯罪的處罰,一般是拘役、管制、徒刑、死刑,可以并處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
二、違法行為有哪些
違法就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
三、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
我國是法治國家,公民做任何事都要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進行,誰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當事人有違法行為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包括接受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
一般地說,違法行為由以下四個要素構成,缺少任何一個就不能稱違法行為:1、必須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2、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3、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原則上,由于過錯,才構成違法行為。但沒有過錯,法律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仍應承擔。4、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