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天中,四海名山為第一;山傳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這是少林寺山門前石坊上的一對對聯,講述了少林寺在佛教寺廟中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四海第一”和“十方祖元”都在佛教圣地眾多的華夏之地,為什么位于嵩山的少林寺,敢稱為第一?
少林寺是哪個人建的
少林寺是禪宗的祖籍,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少林僧人留下了許多救死扶傷的感人故事,并撰寫了《十三僧救唐王》等光輝歷史篇章,英勇抗敵,保衛國家,使少林寺成為歷代皇帝最為關注、重視和保護的寺廟。據史料記載,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為印度,一位名叫佛陀的和尚所建,孝文帝信仰佛教。
少林寺歷史是什么
公元496年,一位來自印度的和尚來到洛陽傳教,受到朝廷的尊重。命令他們在韶石山北麓修建廟宇,以提供食物和衣物。因為廟建在少林寺密林深處,所以取名“少林寺”。在少林寺,佛陀致力于翻譯佛經,接待數百名弟子并教授小乘。佛教的高級弟子包括慧光,道芳和桑侯。
第二個和尚是傳說中的。他是玉皇大帝的兒子,玉皇大帝是古代的國色天香,歷經三年寒暑來到。當時,中國處于南北朝時期,政治上處于分裂狀態。佛教重視南方的正義和北方的禪。達摩因和梁武帝蕭炎不同意,所以他們在北魏去了洛陽,贏得了北魏朝廷的好感。之后,他們留在少林寺教禪宗。達摩崇尚禪修,學習佛教和大乘空宗,被尊為禪宗創始人,因此少林寺成為禪宗創始人。為了鞏固王朝統治,隋朝極力主張佛教,開皇年間,隋文帝楊堅賜少林寺柏谷塢屯田100頃,使少林寺成為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佛家莊園。
大唐帝國建立時,得到少林寺僧人的幫助,所以唐朝經常給少林寺很多財產;它還經常建造大型建筑和寶塔;皇帝和皇后經常去被視為佛教珍寶的嵩山少林寺。
公元695年,武則天在嵩山俊峰筑登封壇,改年號為“萬歲登封”所以才有了登封縣這個名字。
清朝對少林寺前所未有的重視,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少林寺”,使少林寺這個千年的歷史古物更加美麗風光。
1400多年來,少林寺雖然屢遭戰火焚毀,但由于歷代朝廷的重視和愛護,屢遭焚毀和修建,使得少林寺古寺萬古流光,光輝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