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旅游區的環境是怎樣的?
花果山旅游區位于蕭縣城區東南部,永堌鎮境內,距縣治古城四十華里,東鄰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西連淮北市。永堌鎮歷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古代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為梧國,唐宋稱厥固鎮,金元光二年(1223年)置永堌縣,至元1265年并入蕭縣為巡檢司,明洪武十三年改為永堌鎮。
全鎮共有人口約3.2萬,耕地約3.3萬畝。東倚群山,西望平原,土地肥沃,人民忠厚淳樸,農耕為主。過去交通不便,雖然較為偏僻,然而環境宜人。
永堌鎮東南官山腳下的夾山套,果林蔥郁,莽莽蒼蒼,群山之間,懷抱著一汪碧波蕩漾的湖水,漁舟乃,野鴨水禽悠哉游哉;四面環山,從巒聳翠,林壑幽美,風景如畫。環繞水庫的夾山寨、青年林場,花園——新建鳳凰山莊賓館,雕梁畫棟,曲徑回廊,古色古香,愈加嬌媚,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是欣賞的好地方,留戀往返,陶醉在山川自然之中。
花果山旅游區內有哪些景觀?
永堌水庫
永固水庫開建于1958年3月,同年8月完成,是在大躍進水改的情況下產生的。蓄水面積15.2平方公里,防洪庫容160萬立方米,興修庫容240萬平方米,壩頂高度56.2米,最大壩高18米,壩長732米,溢洪道設計每秒流量23.8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達3500畝,總投資170萬元。永固水庫三面環山,湖水如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畫船清歌,漁舟晚唱,林鳥幽鳴,荷花飄香。山因水而活,水有山則幽,為永固水庫增添了幾分景色。
北泉
北泉,原呈橢圓形,歷史上叫它栲栳泉。由于位于寨最東北部,人們習慣都叫它北泉,本村即以泉命名,稱北泉村。近年來,為了環保,村領導發動群眾清淤運石,砌成長方形的十畝方塘,既保持了清潔衛生,又美觀大方。泉眼位于最北部,如小井,日夜泉涌,從未間歇,歷史上最早的天氣也不干涸,水位保持平衡。夏秋大雨澇天,泉發如牛,順著引河,波濤洶涌,奔向閘河,有時數月不息,故又叫它海眼泉。泉水清冽涼爽,甘美純凈,周圍群眾均食用此泉水。經有關部門化驗,含多種有益的礦物質,故可稱淮北第一泉。
永堌寨
永堌鎮是蕭縣東南一個古老的大寨,東有群山環繞,西有閘河如帶,北有北泉潤滋,南有拔棗泉傳奇,西北是大片肥沃土地,是個依山傍水、物產富饒的好地方。
永堌鎮,建寨于清同治八年(1870年),地方鄉紳,為防捻軍,各自筑寨,全縣共建103寨,永固鎮即其中之一,城高丈余,均石頭到頂,有城隍,有女墻,傳說比縣城多三個垛口。五座大城門,十三座石頭炮樓。過去居民住的多數是草房,黨的三中全會以后,多數群眾富裕起來,現在群眾建起了很多新樓房。寨中唯有城隍廟遺址。
拔棗泉
拔棗泉,位于鐃鈸北麓山下,它就是傳說,宋代魯鄭恩第二次來永固,住王家老店,與王老板鬧矛盾打架斗毆時,拔掉棗村當武器,樹坑當即涌出清泉,這眼泉也很怪,泉未發生時,也只是一個圓土坑,泉眼處也只是比平地稍深一點的小土井。下暴雨時,泉始發作,據說泉發的頭幾天,水柱可達一人多高,誰也不知道泉眼的深度,發泉后往往月余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