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不愿種地”“種不好地”“種地不劃算”成為困擾農業發展的難題,也成了推動產業富民,實現鄉村振興的阻礙。而土地托管模式的出現,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今年以來,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街道黨工委以“五星支部創建”為重要抓手,著力破解打造“產業興旺星”難點桎梏,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等方式,積極與中原糧倉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原糧倉”)溝通對接,引進了其先進的“耕、種、管、收、烘、銷”全流程土地托管模式。
據了解,該模式是由農戶將土地委托給專業的農業服務組織進行管理,從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到收獲、售賣,全程由中原糧倉負責。這一模式不僅解放了農戶的雙手,讓他們可以安心外出務工或從事其他產業,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助推了鄉村振興。
目前,古城街道大余莊社區、馬園社區、吳桂橋等社區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和支持下,在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的前提下,已與中原糧倉簽訂了2000多畝的土地托管服務協議。據中原糧倉負責人介紹,實行土地托管后,農作物種植和田間管理由他們公司負責完成,采取規模化、統一化、標準化、機械化種植,農民只負責收糧就行。預計從整個托管流程可以為種糧居民每年每畝地增加300到350元收益。這既破解了農民種地務工“兩頭難”問題,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又讓農民“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
“以前自己種地時,種子、化肥、農藥都得自己采購,糧食的播種、管理、收獲都得靠自己。成本高不說,農忙的時候,部分地塊由于面積太小,農機手都不愿意來。特別是今年麥收季節又遇極端天氣,自家麥地從種植、管理到收割前前后后投入了五千多元,顆粒歸倉后,只能入賬兩千七百多元,經濟利益得不到穩定保障。現在好了,政府引進了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公司,實行土地托管,我當起了‘甩手掌柜’,自己還能找份零工,年底還有穩定的托管收入,真是太好了。”馬園社區居民呂某說道。
下一步,古城街道將實時關注土地托管試點的運行狀況,把穩各項托管環節,確保托管土地收獲時顆粒歸倉。同時,進一步拓寬土地托管的廣度及深度,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貢獻更大的力量。(晨曦 楊錦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