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后,首場論壇“電影強國論壇──奮進新征程:光影不息·燃夢未來”舉辦。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等電影人回顧了中國電影在過去10年的發展,探討“十四五”規劃背景下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嘉賓們一致表示,“盡管遭遇了諸多困難,但中國電影人不會躺平。”
放映技術取得突破
傅若清在回顧過去10年中影集團的發展時表示,從《建黨偉業》《中國合伙人》到《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父輩》等,中影一直以創作為核心,出品并投放市場的影片共有200部,累計實現票房837.16億元。在數字放映及放映技術革新上,中影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實現了數字放映機的本土化生產。電影放映的新技術使觀眾把觀影當做視聽領域當中極致的享受,技術的更新和迭代推動中國電影更高質量發展。今年6月,在巴塞羅那舉辦的歐洲電影博覽會上,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系統──中影CINITY亮相,獨家放映了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水之道》。傅若清介紹:“這次放映之后,中影在之前只有4塊巨屏市場的西班牙獲得了6個訂單,在美國獲得了200個訂單。”
元宇宙進入電影行業
元宇宙興起后,電影行業已有涉及,正在拍攝的《流浪地球2》應用了前期虛擬拍攝,讓演員感受虛擬世界并和虛擬環境交流。談及電影在元宇宙領域的探索,王中磊表示:“元宇宙是未來生活方式的一個表現,將會與所有的行業產生交集,電影與元宇宙碰撞帶來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在前端,虛擬技術和增強技術帶來的虛擬拍攝,讓影片制作效率和完成度都大大提高,華誼兄弟計劃兩年出品兩部虛擬拍攝占比在80%以上的高質量電影;在后端,元宇宙帶來的改變是內容消費端的模式創新,會在電影院、線上觀看以及實景娛樂等方面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帶來更強的體驗感和更深入的參與感。”
打造“中國神話宇宙”
在電影拍攝、后期制作等環節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作品的創意更為重要。王長田在談到光線傳媒未來布局時表示,公司將力圖重新構造“中國神話宇宙”,希望它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漫威。他說:“光線傳媒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開創了動畫電影的50億元票房時代,在此基礎上,我們梳理了中國有史以來所有的神話人物、傳說故事和文化作品,將以動畫電影的方式,打造一個‘中國神話宇宙’,計劃拍攝30部到50部電影,每部電影制作周期是4到5年,目前已經有作品投入制作,在未來20年的時間里會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