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術后很容易出現營養相關的并發癥,比如貧血,具體原因如下:
1、進食量減少:因為胃切掉以后食物的進食量減少,會造成營養缺乏,營養物質不足就會導致貧血;
2、葉酸攝取減少:胃壁上面會分泌內因子與葉酸結合,才能把體外的葉酸攝入進體內,合成血紅蛋白再變為紅細胞,胃切除以后分泌的內因子會減少,影響與葉酸結合,從而發生貧血。
針對貧血患者首先建議加強營養,其次建議每個月打一次維生素B12針,也可以糾正貧血。
胃切除后有什么影響和后遺癥
胃切除后對患者的影響及后遺癥分為早期和遠期兩方面,輕度會增加治愈難度,延長恢復時間,重度會影響生活質量及生命。早期可能會出現術后出血、吻合口瘺、腸梗阻、胃腸吻合口梗阻等;遠期會有堿性反流性胃炎、傾倒綜合征、腸道運動障礙等癥。建議患者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對癥處理。
一、早期影響和后遺癥:
1、術后出血:多是由于術中止血不徹底、吻合口黏膜壞死等導致吻合口出血;
2、吻合口瘺:通常是由于術后感染或者吻合口愈合不佳導致;
3、腸梗阻:可能是由于手術后并發了腸粘連導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胃癌復發導致;
4、胃腸吻合口梗阻:多數的胃切除患者術后容易出現飽腹感,以及慢性腹痛、持續惡心、間歇嘔吐、體重下降等情況。
二、遠期影響和后遺癥:
1、堿性反流性胃炎:胃切除后可能會發生十二指腸-食管反流的并發癥,進而可能會導致食管炎的發生;
2、傾倒綜合征:早期患者在進食后可能會出現餐后心動過速、出汗、低血壓、腹痛等癥狀,多在攝入高糖和奶制品等后發作。主要是因為胃存儲功能喪失,導致高滲食物快速進入小腸,導致細胞外血液快速進入腸腔中,血容量下降而引起;
3、腸道運動障礙:在胃切除后會損傷迷走神經而改變腸道運動的機制,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腸道運動失調。
此外,胃切除后可能會影響腸道運動、胃酸的分泌,從而可能會導致小腸內細菌過度生長,表現為腹痛、腹瀉、營養不良等。另外,胃切除后如果殘胃黏膜發生萎縮,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殘胃癌。
胃切除后的患者飲食宜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粥、面條、餛飩等。應避免生冷、質硬、油膩、刺激性等食物的攝入,少吃多餐,禁止暴飲暴食,待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后可進普食。
關鍵詞: 胃切除后為什么會貧血 胃切除后還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