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丹表示,中國雜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在漢代稱“百戲”,隋唐叫“散樂”,傳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憑借跨越語言障礙的優勢和“驚、險、奇、難”的獨特魅力,雜技為新中國外交事業書寫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吳正丹投身雜技事業38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演出近3000場。她一直在思索,雜技這項傳統藝術如何能夠與時俱進、跨界融合,如何更好吸引觀眾、走向世界舞臺?“于是,我穿上芭蕾舞鞋,開始大膽嘗試。起初,我和搭檔嘗試將足尖踩后背、肚子、大腿等身體部位,都沒有成功,創作過程異常艱辛。歷經數年,超過千百次訓練,我們最終創造了‘肩上芭蕾’這一嶄新的藝術流派和表演形式。”吳正丹說。
“我記得去年9月,我們前往俄羅斯,到百年前《天鵝湖》芭蕾舞劇的誕生地——馬林斯基劇院,演出了雜技劇《天鵝》。當時,場場爆滿,反響熱烈。俄羅斯媒體認為該劇深度融合并創新了中國傳統雜技與古典芭蕾舞藝術,向俄羅斯觀眾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文化和中國故事。”吳正丹說:“我真切感受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中國的,越能吸引全球目光。”
在本次會議上,吳正丹帶來《關于扶持廣東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吳正丹希望社會各界更加關心和支持雜技事業發展,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和宣傳推廣力度,共同推動雜技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在融合創新中煥發出生機活力,更生動地演繹“中國魅力”、展現“中國氣派”、講好“中國故事”。(完)
關鍵詞: 廣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霞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