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縱有疾風起》聚焦公關這一職業,明星演員云集,服化道和拍攝也十分精致,本來是被制作方寄予厚望的一部大劇。但從播出的效果來看,不僅很多觀眾不買賬,看過前面幾集就棄劇,有的觀眾甚至發出了“國產職場劇就是一個笑話”的尖刻評論。
“笑話”固然以偏概全,但國產職場劇近年來少見爆款卻是事實??紤]到職場劇本應是一個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的優質類型,我們有必要回到類型影視的本質,來討論國產職場劇的可能與瓶頸。
類型樂趣才是類型影視的根本吸引力所在
(資料圖片)
著名類型研究學者里克·奧爾特曼認為類型影視的本質就是其具有文化二元性,既能夠帶領觀眾超越某種文化禁區,從而達到釋放文化壓力的效果,最終又會回歸到文化規范之中。這正是觀眾被類型影視反復吸引的重要原因?;谶@種文化二元性理論,他接著提出了“類型樂趣”的重要概念。
類型樂趣就是指類型影視中帶有反文化特征的類型元素,往往意味著過度和越規。不同的類型會提供不同的類型樂趣,比如黑幫片中的暴力、間諜片中的陰謀、愛情片中的激情、冒險片中的危險等;如果采用跨類型的話,還有可能調動多種類型樂趣。通過類型樂趣的操作過程,類型影視既能夠讓觀眾獲得與現實生活的循規蹈矩相沖突的反文化體驗,在最后階段又可以通過道德和情感表達將觀眾安全地帶回到社會價值規范之中。前期類型樂趣的表達越充分和成功,最后的回歸過程所帶來的感染力越強烈。
可見,準確和熟練操作類型樂趣是實現類型影視對觀眾吸引力的重要途徑。不同的類型影視需要考慮不同的類型樂趣。一些經典類型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就是因為對各自的類型樂趣有充分的自覺,并不斷在類型影視實踐中錘煉和發展。很多有經驗的制作者不僅積極探討新類型的類型樂趣所在,也會通過借鑒經典類型中成熟的類型樂趣為自己帶來成功。
前幾年泰國青春片《天才槍手》的成功就在于創造性地進行了類型樂趣操作,將間諜片的驚險類型樂趣加入到青少年考試作弊情節之中,將作弊過程拍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構成了此片的最大吸引力之所在。三次作弊場景占了影片三分之一多的時長,而且三次作弊“任務”一次比一次難,對女主人公的作弊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挑戰越來越大,第三次作弊場景更是巧妙地采取了“最后一分鐘營救”的電影創作經典手法。這樣設置情節的目的就是不斷加強觀眾的驚險感受,讓觀眾在觀看女主人公高超的作弊技巧中體驗到極大的快感。在最后15分鐘,影片通過道德重建進行反轉,觀眾既享受了類型樂趣,又最終安全地回到了社會道德的規范里。
職場劇的類型樂趣到底是什么?
職場劇實際上屬于一種都市題材新類型,主要內容就是不同職業的職場人物和職場故事。醫生、律師、教師、警察等具有社會服務性質的職場故事一直都是職場劇的熱門選擇,而隨著職場劇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業進入到職場劇創作之中。
從職場劇的內容可以看出,這一類型的核心類型樂趣應該更偏向謀略、懸疑和驚險等智性樂趣。大家比較熟悉的間諜類型就可以算作職場劇類型的極致版本。觀眾喜歡看間諜劇,主要就是被其中的斗智斗勇和危險緊張所深深吸引。所以,這一類型的制作重點就應該放在情節設計上,努力學習懸疑和間諜等經典類型中的情節設計技巧,將職場故事中的智性樂趣充分發揮出來。在觀眾充分享受到智性樂趣之后,可以通過情感與道德表達再將觀眾帶回文化安全地帶。而且往往智性樂趣展示得越充分和讓觀眾過癮,作為畫龍點睛的情感與道德表達反而會帶來更大的沖擊力。
按照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發現《縱有疾風起》的問題所在了。
首先,這部劇由于對職場劇的類型樂趣沒有自覺的意識,在情節框架設計上就出現了致命傷。劇情雖然在情節設計中埋伏了女主為父報仇智斗業界大佬的情節,而且女主在故事開頭就做出了完全毀掉男主事業的驚悚舉動,觀眾迫切想了解的是這背后的隱情到底是什么?劇集此時就應該堅持以這一復仇作為情節主線,著力在解開這個謎題的懸疑和驚險的智性樂趣營造上。將女主的智慧與膽識作為表達重點,整個劇集反而可能能夠呈現出比較合理和有吸引力的類型樂趣。最近熱播的以女主復仇為情節主線的韓劇《黑暗榮耀》就是個很好的案例。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該劇接下來的故事卻又完全拋開這一主線,逐漸滑向了愛情喜劇的套路,以溫情和鬧劇來處理男女主關系,上演拉扯不清的愛情甜蜜橋段。這不僅讓觀眾從劇集一開始就建立的類型期待完全落空,更是完全不符合觀眾的認知邏輯和道德感受,從而讓整個故事情節變得極其不可信,觀眾完全無法進入劇集,這是直接導致很多觀眾在劇集開始不久就棄劇的根本原因。
除了整體情節框架設計的根本性錯誤,該劇的幾個公關案例劇情設定也有很大的問題。首先,制作者似乎并沒有花太多的心思選擇和設計這些本屬于職場劇情節的核心內容,并努力將這些公關案例拍出懸疑感和驚險感。其中選擇的公關案例基本屬于沒有太大難度的常規公關事件,這本身就很難激起觀眾的智性樂趣。加上主創沒有精心鋪陳和設計事件的解決過程,而是花大量的鏡頭展現主人公的情緒狀態,尤其是成功后的情緒狀態。主人公越是隨隨便便就成功,觀眾就越會覺得劇情乏味無聊。
其次,由于大情節設計上的根本問題,愛情喜劇不斷破壞和擠壓著職場情節本應有的懸疑感和緊張感,甚至出現了很多情節硬傷。以第二個包裝農民企業家的故事為例,劇情為了表達男女主的愛情甜蜜,竟然將公司之間的價格競爭等商業秘密隨便公開,而且隨意編造已經與一家公司簽訂了商業合同,又接受其他公司的商業服務這些明顯有問題的情節,導致劇情漏洞百出。
《縱有疾風起》的情節設計問題其實并不是個例,最近幾年的國產職場劇被觀眾詬病非常多的打著職場劇幌子談戀愛,過于濫情等問題,根本原因都在于制作者沒有能夠對職場劇的核心類型樂趣這個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更沒有將制作重點放在如何設計情節以激發出懸疑、驚險和謀略等重要的智性樂趣上。
除了《縱有疾風起》這樣問題較多的職場劇外,即使是近期口碑比較好的《風吹半夏》同樣存在相似的問題。劇集絕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情感營造上,三個創業伙伴的友情,幾對情侶的愛情確實也表達得很好,大量的時代流行金曲也很好發揮了為情感造勢的作用。但無法掩蓋的是,劇集對許半夏創業史的情節設計依然十分薄弱,缺乏吸引力。許半夏三次最重要的創業經歷都只是在展現女主人公的決心和意志,還有朋友和愛人對她的不離不棄,唯獨看不到她的智性能力和復雜的運籌帷幄過程,不僅觀眾無法得到智性樂趣的滿足,而且也導致作品對1990年代的創業史只能進行景觀化展示,無法深入到時代的肌理,這部劇集最終只能算半部好戲。
總而言之,缺乏類型自覺,沒有真正找到屬于這個類型的類型樂趣所在,已經成為制約國產職場劇發展的根本瓶頸所在。制作者需要從類型本質上去思考問題,在設計和操作職場劇的核心類型樂趣上下大功夫,才能產生真正讓觀眾喜愛的作品。當然,類型樂趣并不是一種刻板教條,在把握住職場劇的核心類型樂趣后,完全可以通過類型樂趣改造或者合理的跨類型樂趣結合,進一步產生更多有新意的作品。但能否把握住一個類型的核心類型樂趣所在,則是它能夠立起來的基礎。
(桂 琳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