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王舸的芭蕾、張萍的劇本、葉錦添的裝造、秦立運的繩幕、任冬生的色調,一眾名家合力,將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搬上舞臺。在營造出宋代美學意境的同時,該劇也巧妙映射出人性弱點和網絡暴力等當代社會問題。廣州芭蕾舞團新作《白蛇傳》前兩日登臺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雖為新作,卻力道十足,贏得廣泛好評。
初看該劇,舞臺上人物鮮明、脈絡清晰;細想之下,卻浮現出種種矛盾和沖突。每一處都是隱喻,每一處又都是線索,吸引觀眾去探尋。
如全劇開篇,許仙、法海都手捧《白蛇傳》而讀,周邊繩幕上的影像卻顯示,許仙讀的是《白蛇傳 上集》,法海捧的卻是《白蛇傳下集》。這條暗線貫穿全劇。拿到上集的許仙,手執白傘、白衣飄飄,救死扶傷走上事業巔峰,抱得美人歸,生活美滿。他的人生正如病人獻上的一副對聯——贊贊贊贊贊,牛牛牛牛牛。橫批是一串愛心。該劇借用當下網絡語言,點贊這位人生贏家。拿到下集的法海,則執黑傘著黑袍,他降妖又念妖,執念日深,陰郁寡歡,結局如何,也就不難猜到。
另一個經典沖突,出現在法海在守戒和破戒邊緣徘徊的時刻。法海心緒不寧燙了腳,手上一緊扯斷佛珠。佛珠滾落瞬間幻化成7個直徑一米多的瑜伽球。每個瑜伽球前都守著一條美女蛇,充滿魅惑。王舸說,佛珠代表“戒”,美女蛇代表“色”,佛珠滾成瑜伽球,正是法海內心七情六欲的映射。
幽默感是王舸編舞的鮮明風格。即便在悲劇《白蛇傳》中,幽默手法也在恰當的地方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小青識破了正在化緣的法海,于是拿著自己最愛吃的老鼠放在他化緣的碗里,讓法海的“正經”破功。許仙要“閃婚”,姐姐很擔心,原本優雅的芭蕾托舉動作,在這出劇里演變為姐夫愁眉苦臉掐腰直直舉起已然昏倒癱軟的姐姐,就像舉鐵一樣,喜感十足。法海身邊常跟著四個僧人,四個僧人是法海內心人性弱點的分身,他們常常以詼諧夸張的表演突然冒出來,營造出活躍的氛圍,夸張地表現出人性的弱點。
下半場,諸多暗線隱喻一一挑明答案。當水漫金山、雷峰塔鎮妖時,很多人以為全劇終了,但伴隨字幕“人生的劇本唯有落幕才能看清”,繩幕打開,只見法海苦苦支撐在小舟之上,身處無邊苦海,遭受天打雷劈。這便是拿到了《白蛇傳下集》的法海的結局。
主創的用心不止于此。結尾,舞臺回到當代社會,許仙擺攤售賣雷峰塔模型等文創商品,白蛇和青蛇舉著手機自拍,四大金剛踩著平衡車打出廣告橫幅“金剛合照80元”。這也回應全局開端那讓人迷惑的背景音效——當代街頭的車水馬龍。這魔性的結尾,讓剛剛還引人大悲大思的生死、因果等沉重思緒,嘩啦一下卸了個干干凈凈。
劇中所謂“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真的存在過嗎?抑或只是一股執念幻化而來的警世預言?再或者,是元宇宙里主人公們參與的一場游戲而已?大幕落下,相信每個觀眾都會生出種種的遐思和回味。(李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