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人工智能是重要發展方向。與會嘉賓表示,信息技術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傳播領域的應用,催生信息生產方式、傳播形式、消費模式的深刻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只有正確識變、主動應變、科學求變,才能順應時代發展、適應傳播生態、回應現實需要。
“文心一言、通義千問、訊飛星火、騰訊混云……”香港珠海學院新聞系教授王運豐在以《人工智能在媒體融合中挑戰與應用》為題的主旨演講中,列舉了中國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
“擁抱人工智能”是王運豐演講的關鍵詞。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對傳媒行業帶來了很多影響。比如就業市場變化、內容質量的挑戰。作為一種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為媒體行業注入更高效的動能,它承擔起了更多繁重、瑣碎的任務,讓新聞從業者有更多時間加大內容的豐富性和創意性。
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提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其他技術進步一樣,是一把“雙刃劍”。他認為,“萬物皆媒”時代即將到來,新聞產業數智化將會給用戶帶來嶄新的內容體驗。與此同時,新聞業也要警惕虛假信息引發信任危機,以及技術濫用破壞輿論生態等問題。在此情況下,除了加強人工智能監管,他呼吁世界各國媒體機遇共享、風險共擔,以專業優勢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和輿論生態。
本屆年會發布了《世界中文報業全球傳播共識》,呼吁中文報業積極擁抱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堅持技術賦能、技術賦智,為中文報刊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創新發展,增強中文報道傳播效能;合作共享,提升中文傳播整體合力;不忘初心,向世界講好華人故事;開放包容,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堅持正確的文化立場和新聞價值觀,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與世界各類媒體的溝通合作。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具代表性、歷史最悠久的國際中文報業組織,會員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家有影響力的中文媒體。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始終堅持搭建平臺、聯絡感情、加強溝通、促進發展,發揮了促進世界中文報刊凝心聚力、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