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坪鎮,地處宜賓市翠屏區北部,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區,平地少,淺丘多,農業人口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成為當地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村民增收致富的關鍵所在。
青山環抱,翠竹掩映,綠水淙淙。在宜賓市翠屏區金坪鎮青橋村,有一片被稱作“小竹海”的竹林,從金秋大道到青橋村,沿途都被蒼翠的竹林所覆蓋,尤其在河道兩旁,形成了數公里長的竹林幽徑,儼然天然氧吧。
春季正是伐竹的季節,當地不少村民都開始在自家的竹林里忙碌,拉竹子的車一輛接一輛,村里的竹加工廠也開足了馬力。
村民鐘文龍收拾好工具,換上工裝,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他種植的80畝竹子早早被竹片加工廠訂購。他沒有請人幫忙,而是與妻子一道,每天進到竹林砍竹,多年來,鐘文龍的兩只手長滿了厚厚的老繭。
竹林里,鐘文龍揮舞著鋒利的砍竹刀,兩刀下去,一根長長的竹子就應聲而倒,剔枝、砍短、打捆,在鐘文龍熟練的操作下,路邊很快就堆起了一堆竹子。
2018年以前,鐘文龍放棄了城里的生意,帶著妻子回到老家,在山間修起了一棟帶著大院子的兩層小樓,還承包了80畝竹子、50畝油樟,養了不少雞鴨,每日與青山相伴,聽鳥兒放歌。
剛回鄉創業的時候,鐘文龍也是一頭霧水,金坪鎮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到他的實際情況后,主動派人上門幫忙,在育種施肥、科學伐竹等方面與鐘文龍多次進行交流探討。幾年過去,鐘文龍成了農業方面的專家,在科學管理下,自家的竹林和油樟長勢非常好。
“現在的生活安逸多了,每年還有一二十萬元的收入,身體鍛煉了,心情也放松得多。”鐘文龍說。
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鐘文龍還帶動周邊不少村民發展起了竹、油樟產業,成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目前,青橋村的竹產業面積達到4000余畝,并建起了竹加工廠,村民的竹子基本不愁銷路。
近年來,金坪鎮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夯實鄉村振興“基本面”,科學謀劃產業發展方向,建設以早茶為主導,特色小水果、竹樟油茶和稻魚種養的“1+3”特色產業基地,帶動第一產業蓬勃發展。
青葉村的李子產業,是金坪鎮另一個產業富民故事。
眼下,青葉村的2300余畝李花正盛,將幾座山裝點成白茫茫一片。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在花下拍照,在花間穿行。
唐昌華是該村的李子種植大戶,也是“火把山”李子專合社的負責人。1994年,唐昌華就開始從事農業發展,1999年開始種植李子。現在,他不僅自家的種植面積達到200畝,還帶動周邊村民發展了2300余畝。
青葉村村主任韓均介紹,該村采取“村集體公司+專合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李子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已成功舉辦六屆李子采摘節活動。在科學的管理和培育之下,當前,青葉村的李子能實現畝產2000-2500斤,年產值1200萬元。
有了產業和致富帶頭人的帶動,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了切實解決土地誰來種,產業誰來搞的問題,金坪鎮把做強做大龍頭企業作為引領特色農業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義興農業、九州油茶、銀豐園藝、精幫農業、金禹農業、銀鼎農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發展一批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全鎮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為支撐、家庭農場為依托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不僅如此,金坪鎮還加大對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黨員致富帶頭人、群眾致富帶頭人的培養,大力實施頭雁工程、歸雁工程、鴻雁工程、雁陣工程等四大工程,吸引更多人才建設金坪。
2021年到2022年,該鎮共計實施鄉村振興和銜接資金項目20個,各級財政補助資金2000余萬元,帶動社會工商資本投資4000余萬元。未來還將積極創建新型現代農業、林業示范園區,實施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交通環境,提升一二產業現代生產能力,積極爭取實施一批重點項目,為全市“百規千企萬戶”建設做貢獻,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群眾增收。
(楊曉川四川經濟網記者 侯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