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喂”狼不是“為”狼好
靜 子
你見過搖晃尾巴、撒嬌打滾求投喂的野狼嗎?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青海可可西里的一頭野狼,因經常被過往游客和司機投喂,已經由毛發凌亂、骨瘦嶙峋變得被毛光澤、體型滾圓,可謂“判若兩狼”。
出于好心“喂”狼,就對嗎?先賢孟子有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在浩茫的無人區偶遇落單的孤狼乞食,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能幫則幫”,于是順手將隨身攜帶的吃食分一部分給它。隨著過往游客的增多、投喂次數的加大,本應在戈壁灘求生存的狼或許會多一份依賴、少一份野性,進而嚴重影響其自然覓食能力的養成。更進一步,正如有專家所指出的,出于好心的投喂亦是對動物生存法則的破壞。由此看,缺乏理性支撐的善良有時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從幫助蝴蝶破“繭”致其翅膀因無法完成充血而“欲飛不能”,到盲目放生致鱷雀鱔、清道夫魚等外來物種泛濫成災,再到紅猩猩“森泰”等生活在動物園里的動物因被瘋狂投喂而飽受疾病困擾乃至死亡,過往案例無不在重申這樣一個鐵律,即遵循自然法則、禁止不當干預。要看到,投喂野生動物亦給個人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隱患。比如,荒野求生的野生動物尤其是受傷的動物有可能攜帶致病病菌。再比如,看似“慈眉善目”的搖尾巴野狼畢竟屬于猛獸,無法完全排除其攻擊人的可能。凡此種種,皆警示我們要守住心、管住手,避免盲目介入本已平衡的生態系統。
值得格外關注的一點是,目前網絡上對此類現象存在娛樂化解讀傾向,這顯然不利于正確認知觀念的傳播。“可可西里的狼分兩派,守舊派和蛋黃派”“可可西里上演‘從狼到狗’實景紀錄片”“狼躺平即成了狗”……部分網友的調侃發言在表達驚異、新奇之感外,也呈現出這樣一種潛在傾向,即解構嚴肅話題、遮掩背后的真問題。正因此,唯有加以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公眾看清現象背后的實質、看透問題背后的原因,進而有效規范自身言行,減少乃至杜絕諸如隨意投喂等不文明做法。
從政策層面看,相關部門的努力也“一直在路上”。比如,針對向大熊貓投喂蘋果等不文明參觀行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已禁止相關游客終身再次進入熊貓基地參觀。再比如,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已明確規定“禁止投喂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野生動物”。相信在觀念引導與強力保障相結合的有力條件下,社會公眾必將會尊重客觀的實際、講究科學的規律、注意行為的分寸,從而避免再次出現“好心辦壞事”。
“喂”狼不是“為”狼好。有報道稱可可西西網紅狼已開始帶同伴來蹭吃,隨意投喂的潛在風險已開始顯露。生態平衡不容被打破,是時候行動起來還野生動物以野性、還規則以恒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