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重慶市虛擬電廠正式上線。中新網記者周毅 攝
作為新質生產力在能源領域的重要落地實踐,虛擬電廠將不同空間的可調節負荷、分布式電源、客戶側儲能進行聚合,實現自主協調優化控制,有助于緩解電力供需矛盾、降低用能要素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涂興永表示,重慶市一次能源匱乏,是西南地區唯一的能源凈調入省市。為增強重慶電網調節能力,提升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重慶市經濟信息委自2023年起就牽頭著手建設虛擬電廠,歷經政策研究、平臺開發、運營商接入等階段,到現在正式上線,標志著重慶負荷管理模式從“政府指令”向“市場調節”的正式轉變。
會上,重慶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介紹,重慶市虛擬電廠以構建“1+N”虛擬電廠建設運營服務體系為發展目標,“1”即全市虛擬電廠運營服務平臺建設,先期聚焦于核心功能開發,逐步擴展至全功能覆蓋,確保系統穩定可靠;“N”即選取代表性區域或項目進行試點,驗證“1+N”模式的可行性與效果,積累經驗后逐步推廣至全市范圍。
重慶市虛擬電廠運營服務平臺打造了“三全”功能體系,一是全流程服務,二是全品類聚合,三是全場景應用,最終將構建集需求響應、輔助服務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于一體的虛擬電廠系統,全面支撐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介紹,重慶現已建成全市統一的虛擬電廠運營服務平臺,累計接入聚合商10家,聚合意向客戶5993戶,意向可調節能力22.09萬千瓦。其中,重慶電動、匯智能源、清安儲能、三峽水利、中廣核等5家虛擬電廠已通過能力校核,確定可調能力9.21萬千瓦。
活動現場,重慶市虛擬電廠運營管理中心獲得正式授牌。這是全國第二個、國家電網范圍內首家獲得省級政府授牌的運營管理中心。(完)
關鍵詞: